11月10日,“新时代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研讨会”在马可音乐厅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飞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张其飞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江苏师范大学和外国语学院事业发展的情况。张其飞表示,新时代的外语学科承担着新的使命和责任,外语教育需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永祥教授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缪建东、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冀小婷、江苏省盐城中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特级教师朱俊分别以“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提升学习者能动性与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教学”“从技能大赛看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新路径”为题作主旨报告。
10日下午,“经验谈”“面对面”“工作坊”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经验谈”分论坛上,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彩琴、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罗晓杰、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徐泉分别围绕“‘三化’取向的教育硕士培养实践”“研究型卓越英语教师培养路径探索”“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设计的系统性思维”等话题,深入探讨教育硕士技能大赛与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面对面”分论坛上,江苏省盐城中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特级教师朱俊,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谢忠平,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文亚光等三位中学教学名师分别以“破茧成蝶:从教育硕士到优秀英语教师”“乐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观赛引发的思考”为主题,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具体教学案例与教育硕士共话专业发展的突破与创新,助力学生开启从教育硕士到优秀中学教师的精彩蜕变之旅。
“工作坊”分论坛上,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杨林伟副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的案例入手,系统讲解了如何借助GPT-4、LLAMA-3、文心一言等国内外大语言模型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为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教学支持。
此次研讨会聚焦英语学科教学专业建设,探讨构建新时代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推动外语学科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兼具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与跨文化能力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一审:李晓宇,二审:郑晓坡,三审:殷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