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告 人:冯兆东
报告题目:黄河流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研究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14日(周五)14:30
报告地点:静远楼1306
主办单位: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冯兆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二层次特聘教授,三次获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支持。2017年组织建设了河南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实验室”(总投入约4000万,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主持了七个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六个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三个中国教育部科研项目。1998年以来,在国际会议上报告62次(其中特邀报告21次)。共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SCI论文130多篇,EI论文36篇)。出版中文专著4部,主编《Quaternary International》专辑3卷,担任过期刊《Journal of Arid Land》的执行主编。2002年成功地组织了“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创建申报,2011年在新疆大学组建了由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并资助的《新疆干旱区生态和水文系统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社会适应机制研究》创新团队。于1985年获中国冰川冻土学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1996年获美国犹它大学文学院优秀服务奖,2005年获美国蒙特可莱大学优秀科研奖,2006年获美国蒙特可莱大学“杰出学者奖”。
报告摘要:
为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胁迫,我们至少应该对全新世(过去11,700 年)气候变化规律有充分的理解,因为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气候边界条件很可能是全新世气候边界条件的延续。虽然有不少记录揭示了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一些长尺度趋势及准周期性。但是,我们目前仍然无法确定它们的全球地理连贯性,因为不少地区全新世气候记录的匮乏限制了对地理连贯性的勾勒。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全新世东亚季风的演化规律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而中原地区就是勾勒东亚季风“全新世气候变化地理连贯性”的关键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