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全国多所高校在徐探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N种”可能

来源:党委宣传部作者:时间:2025-07-01浏览:10设置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6月30日报道江苏省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报道内容如下:

交汇点讯 6月29日,“江苏省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70余位教育专家、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带头人及一线教师齐聚,共同为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寻求新思路、探索新路径。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教育智能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承办,汇聚多方智慧,内容干货满满。研讨会围绕“改革・创新”主题,通过前沿报告、实践展示与深度研讨,全面梳理师范类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搭建高校间交流合作平台,为后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开幕式上,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蔡国春介绍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实践与学科建设成果。蔡国春认为,师范类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江苏师范大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主动顺应科技时代发展、充分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期待通过研讨凝聚共识,为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教授金莹表示,该学会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融合与教育创新,师范类高校在该教育中肩负独特使命,需让师范生掌握知识技能并探索融入教学场景。此次研讨会将凝聚各方智慧,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核心议题达成共识,推动高校间交流,促进学界与产业界协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教育成果。

活动精心准备三场主题报告。金莹教授作了题为“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逻辑,结合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分享从知识架构到实验模块的一体化建设经验,为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吉根林教授聚焦教学方法论创新,分享“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主题报告,探讨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之间的关系与改革举措,以及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分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实验设计,展示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计算机通识课程团队负责人周晓云则以《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为样本,进行“江苏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探索”主题报告。周晓云介绍,当前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团队精心建设具有师范特色并与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打造首批具有师范特色的融入丰富线上资源库的数字化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平台、融入教育场景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等培养具有构建式能力和创造性价值的人工智能人才。

在人工智能通识课实验演示环节,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AI通识教育实验教学团队现场展示基于教育场景的AI应用案例,直观展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现场互动环节,受邀专家与参会人员围绕师范类高校AI通识教育的定位与特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此次研讨会实现思想碰撞,凝聚行动共识。”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董永权说,“作为承办方,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聚焦‘转化’与‘行动’,与各高校携手把研讨的智慧成果切实转化为具有师范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共同为培养未来的卓越教师探索新路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耀文 通讯员 吴向裕 赵礼

报道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6268cae4b0ebbddfeaa212?t=1751363999467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