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江苏师范大学教育部语言学虚拟教研室、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主办的“国际中文智慧教学助力数字中文建设研讨会”在徐州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聚焦国际中文智慧教学如何赋能数字中文建设这一核心主题,来自教育部语信司、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亦鸣教授主持。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芮国强致欢迎辞,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芮国强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我校在语言文字智能化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期望本次研讨会成果能更好地服务全球汉语学习者。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致辞,强调要深刻把握省教育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精神,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各高校须抢抓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作为,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陈福康同志作工作交流,深入解读了《意见》“明确融的核心导向、突出新的任务体系、细化实的工作举措”的三个特点与未来工作目标,并对数字中文建设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智慧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要立足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全局,以智能化语言教育赋能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利教授致辞,指出国际中文智慧教学是数字中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率先以前沿交叉的文科实验推动创新拔尖新文科人才培养,走在全国新文科改革前列,近期又落地了江苏高校首个百亿级参数大语言模型“华章汉韵”、顺利开设了语言智能技术微专业,为推动国际中文智慧教学提供了宝贵样板。
研讨会包括主旨报告、数字资源建设专题研讨、专业建设座谈会等三个主要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共有12位专家教授深入解读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各个层面。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利教授作了题为《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报告,指出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技术集成、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通盘考虑,进而促进国际中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史金生教授作了题为《语言智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的报告,重点讨论了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语言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为国际中文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语言智能技术提供参考。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周小兵教授作了题为《国际中文数智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与评估》的报告,分析了传统资源库的不足,提出了基于AI的“建设-应用-评估”一体化的资源自动迭代建设路径;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曹秀玲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之于国际中文教育:挑战与机遇》的报告,从挑战和机遇两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影响及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国际中文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策略;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的报告,针对AI变革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师生学术成长以及院校学科发展方面亟需面对和解决的主题和难题,阐释了问题解决之策;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刘久明教授作了题为《AI赋能隐喻能力培养研究——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例》的报告,指出智能技术为推动隐喻教学从词义解释到意义建构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嵌入带来的新挑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分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谢晓明教授作了题为《大语言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聚焦大语言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写作教学中的全流程创新应用,探索智能技术与语言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曹贤文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实践》的报告,构建了“技术输入—创新输出—风险调节—目标实现”的AI应用机制模型,为“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文社科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江苏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杨现民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驱动智慧教学的新图景》的报告,阐释了智慧教学的基本概念、架构、理念与样态,展望了人工智能驱动下“人机协同教学”智慧教学新图景;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王为民教授作了题为《AIGC与国际中文教育场景构建》的报告,展示了在“师-生-机”三元协同模式下,AIGC从个体实践转化为体系优势的顶层设计与革新办法,为实现大规模、深层次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数字资源建设”专题研讨环节,来自高校与知名行业企业代表围绕AI工具赋能与实践生态重构、AIGC时代数字内容人才培养、“教学评一体化”AI教材新思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建设”座谈会由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朱祖德教授、李明晶教授主持,华侨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单位代表参与研讨,专家们聚焦国内外实习实训标准、师范认证、培养方案修订与课程体系建设等议题,一致认同在AIGC时代亟需重构课程体系并强化产教融合。
此次“国际中文智慧教学助力数字中文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为破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杨亦鸣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桥梁,更是推进数字中文建设的行动起点,将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朱祖德,二审:吴向裕,三审:殷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