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江苏师范大学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影响力纪实

来源:宣传部作者:宣传部时间:2019-01-07浏览:1058设置

江苏教育报2019年1月4日头版头条及第二版长篇报道我校国际化工作经验与成果。报道全文如下: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江苏师范大学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影响力纪实

■本报记者 李大林 通讯员 李坤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高校应该如何发挥学校特色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地方师范院校,江苏师大近年来以新型智库建设、国际学术合作、文化交流互鉴为支撑点,大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程度,着力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为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声音、汇聚中国精神、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贡献师大担当。

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新型智库

  “5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从概念到实施,已经进入收获阶段,如何继续深化同巴基斯坦的经贸科技文化合作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2018年10月20日,在中巴经济走廊暨“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上,江苏师大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孙红旗教授和来自巴基斯坦、伊朗的专家学者探讨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发展。经过7年建设,该中心已成为国家研究巴基斯坦的重要智库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着眼于“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构想。江苏师大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理论研究能力,打造并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的能力。

  2015年,为助力江苏更好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作用,学校与徐州、连云港两个节点城市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院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指引,以多方协同创新为抓手,积极服务区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围绕“一带一路”语言能力提升问题,联合江苏师大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在哈萨克斯坦举办首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我国首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工具书,该书荣获首届“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报告奖”。为汇集国际智慧,研究院先后在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根廷、西班牙、英国7个沿线国家建立分院,并联合国外多所大学共同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话语论坛,邀请5位大使到会参与研讨。“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协同和资源优化,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作用。”“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正平教授表示。

让国际学术交流的纽带更加紧密

  2018年10月12日,一篇题为《锌指蛋白SRG1的巯基亚硝基化调控植物免疫的研究》的科学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该文第一作者崔北米拥有两位合作导师: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盖瑞·卢克教授和来自江苏师大的蒋继宏教授。2016年,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爱丁堡大学分子植物科学研究院签订协议,确定在师大成立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崔北米是流动站的第一位博士后。近年来,得益于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这样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高校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实力密切相关,作为中国大学的主力军,地方高校亟待提高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从而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江苏师大的做法,是建立深度合作的国际学术共同体,通过这些平台,不同国籍的学者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和世界行业产业变革需求,确定共同科研选题,共建科研团队或平台,形成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学术共同体,进一步拓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深度,催生出更多优质的学术成果,也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2012年,江苏师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批。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如何实现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果,学校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学术共同体。从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共建“CCCAP-中国甘薯生物学研究基地”到特聘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再到引进、培养一批海外归来的一流学者和优秀博士,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团队正式成立。“他们从社会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以服务需求导向进行实验室研究,多种学科、多元文化、多重理念,在这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照亮创新之路,有力助推了国家甘薯学科产业发展。”江苏师大博士生导师、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宗芸教授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美学中关于人的价值概念与孔子崇尚‘君子’如出一辙。前者在教育中所坚持的理念实质可以看成‘仁义礼智信’的延伸和发展。”2018 年3 月15 日,江苏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报告厅,乌鲍里斯-格林琴科基辅大学校长维克多·欧克涅维科院士正在作学术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和孔子的教育理念的。这不仅呈现孔子和苏霍姆林斯基两位教育家的理念对照,也是中乌两国文化的一次对话。就在3个月前,江苏师大与其他江苏高校远赴乌克兰召开招生推介会,在未来,将有更多乌克兰留学生来此学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作为地方高校,江苏师大立足于自身特色,积极促进文化交流融合,通过一个个动人的“师大故事”,承载理念、传递魅力、塑造品牌、感动世界,立体化提升学校国际形象。

    作为中国文化的闪亮名片,学校与美国迈阿密达德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共建两所孔子学院,为当地中小学生和各行业人士开设汉语课,有效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两所机构都先后被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江苏师大国际学院教师郭晶萍还将中国旗袍、京剧脸谱等带进孔子学院课堂,让民族瑰宝在异国他乡精彩绽放,被美国学生誉为“行走”中的文化代言人。

  2018年6月,一名来自江苏师大的“洋劳模”引起了广泛关注。保罗·贝利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外教,2008年来华执教至今,先后荣获“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他认真工作、以生为友、结缘中国,让那方小小讲台成为了中美交流的舞台。

  除了保罗这样的外教,还有来自41个国家的500余名国际学历生在江苏师大学习,学校专门为他们开设了以书法、民族乐器、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和参观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文化浸润中感受中国、在中国故事中理解中国,成为未来知华、友华、爱华的文化交流使者。

  “国际化绝不仅仅是多开几次国际会议或多聘几个外籍教师,而是要通过国际化更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并引发一系列发展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并理解中国。”华桂宏表示。

报道网址链接:http://epaper.jsenews.com/mp1/pc/c/201901/04/c580771.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