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三方协同推进 实施双主体培养——江苏师范大学:因地制宜培养卓越教师

来源:宣传部作者:时间:2018-07-07浏览:1081设置

  中国教育报7月7日第二版报道我校三方协同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报道内容如下:

三方协同推进 实施双主体培养

江苏师范大学:因地制宜培养卓越教师

记者 柴葳 通讯员 范锋

■教改风景线 关注本科教学改革

  本报讯(记者 柴葳 通讯员 范锋)“贵校主导的‘三方协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找到了骨干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新途径,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路径。”不久前,江苏师范大学收到一封感谢信,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江苏师大创新卓越教师培养成效的肯定。

  时间回溯到2013年,江苏师大与泰州市教育部门签订了“协同培养卓越教师协议书”。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启动5年来,逐步形成了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泰州模式”,且入围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示范项目。

  不同于将学生分配到不同专业和学院,进而以“补丁”形式将教师专业课程附着在学科教育之上的传统教师培养模式。从本土特色出发,江苏师大在探索中逐步摸索出高校为主体、中小学(幼儿园)为基础、地方政府为保障,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参与教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方协同培养新机制,目标是降低传统培养模式下资源分散、实践不足对教师培养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机制一通,满盘皆活。从引入校外优质教育理论资源的“引智工程”,到整合校内各类教师教育资源的“集聚工程”,再到实现中小学实践育人智慧辐射渗透的“立地工程”……近年来,在三方协同的新机制下构建的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间的新型关系中,学科壁垒、人才供需脱节、优质资源共享难等难题逐步被化解,江苏师大也借助卓越教师的协同平台将多层次、多形式横向协作的触角伸到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新疆等多个市县。如今,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基础教育需要的卓越教师已在学校形成广泛共识,其鲜明特征就紧紧着眼于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力推师范人才培养改革。

  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得体大方的肢体语言、漂亮的板书设计,解说教材、分析学情一气呵成……日前举行的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初赛赛场上,中学地理方向教育硕士生丁雅宁凭借优异的表现从218名参赛教育硕士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实习期间我特别受锻炼,导师教的很多课堂教学技巧在这次比赛中都发挥了作用。”丁雅宁所说的导师其实有两位,一位是负责理论教学的研究生导师,另一位是负责实践跟带的实习基地班主任指导教师。

  双导师制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在“U—S双主体”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中已十分普遍。针对以高校为主体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重学术性轻职业性、实践性的现实问题,江苏师大于2016年启动“U—S双主体”培养模式改革,即以高校(U)和中小学(S)为主体,充分发挥中小学的校园、师资、课程、班级、学生等各种资源在教育硕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以“临床式”教学方式,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训、研”有机结合、前后贯通,培养教育硕士解决未来职业生涯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综合教育实践能力。

  据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合作方的中小学直接参与修订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承担部分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考核评价以提供教育实践条件和指导,中小学在师范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教师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江苏师大党委书记华桂宏说,强化高等教育同基础教育的紧密联系、深化教师人才培养改革,其目的都是以创新思维培育人民满意的卓越教师,实现教师教育工作的稳步提升。

  报道网址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7/07/content_502528.htm?div=-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