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江苏平台】寻访抗美援朝老兵丨袁洪良:军人本色永不变

来源:宣传部作者:时间:2020-11-19浏览:1191设置

  学习强国江苏平台11月18日寻找抗美援朝老兵栏目报道我校离休老军人袁洪良事迹,报道内容如下: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丨袁洪良:军人本色永不变

江苏学习平台2020-11-18 作者:蒋相杰 刘靖雨

  仲秋的江苏师范大学云龙校区东院小区,桂香袭人。敲开门,光亮如新的地面,干净的沙发,古朴的桌椅和台灯,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87岁高龄的老人坐在家中,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https://boot-img.xuexi.cn/contribute_img/20201118095038/12040434391183532.jpg

  翻开他和老战友李福荣一同整理的《老战士回忆录》,指着当年奇袭白虎团时缴获的“白虎团”团旗和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二字的虎头旗(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以及那些在抗美援朝中留下的老照片时,老人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这位老人,就是经历了整场抗美援朝战争洗礼,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203师历任高炮营第三连文书,司令部直工科、作战科文书、作战参谋的袁洪良。

艰苦卓绝,赤胆忠心赴前线

  1934年,袁洪良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自幼父母双亡的他由两位兄长抚养长大。由于家庭贫困,袁洪良在初三时不得不被迫休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保卫新生红色政权和血染的五星红旗的执着追求。适逢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在新生的中国展开,区土改工作组入驻金坛县,并找上了能写一手好字的袁洪良,将文书工作安排给了他。从此,袁洪良承担起了土改文件的誊写和草拟工作。

  “1951年春节前,凭着一腔热血,(我)想着要去部队锻炼锻炼,那时候正逢国家动员抗美援朝,于是2月春节刚过,我就跟着(部队)走了。”当时不满17岁的袁洪良正式加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8军203师高炮营第三连,做文书工作。时值1951年6月,参军仅四个月的他,就跟随203师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这一去,就是整整四年。

  有一些场景,老人仍旧记忆犹新。1952年5月,袁洪良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高炮营第三连在保护粮库和和铁路大桥时与敌军侦察机发生正面冲突。数架敌机呼啸而过,霎时间,雨点似的跑弹从天而降,阵地上顿时硝烟四起、土石飞扬,粮库倒塌,大桥被毁。当时在阵地上的袁洪良的双耳在轰鸣声中被彻底震聋,左臂被炮弹片烫伤,左腿被飞来的土石砸伤。

  袁洪良老人还回忆说:“在1951年底至1952年初,我志愿军遭遇了寒流袭击,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四十度。”由于国内自然灾害,朝鲜道路狭窄而崎岖,军队的粮食补给跟不上。最艰苦的时候,战士们只能从雪地里捧出一把雪,搓一搓,在怀里捂捂热当水喝下解渴。

  在袁洪良老人眼中,那一段艰苦卓绝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铭记着战火纷飞时期中国军人不屈的脊梁,更印证着中国军人大无畏的精神与力量。

https://boot-img.xuexi.cn/contribute_img/20201118095038/12039264811756889.jpg

(左一为袁洪良)

金城作战,亲历“奇袭白虎团”

  袁老翻开自己整理的战役手稿与原203师609团侦查排副排长李福荣合作整理的《老战士回忆录》,虎头旗的照片和自己与奇袭白虎团中两位朝鲜联络员金大柱、韩淡年的合影赫然在册,一张手绘过的、金城反击战的作战地图映入眼帘。

  老人与金城反击战有着极深的渊源。他曾参与了“奇袭白虎团”这项传奇般的特种作战行动的参谋工作,几位战友均深涉这一震惊中外的作战行动。

  1952年11月,袁洪良接到命令,调入203师司令部任直工科书记,1953年6月又被司令部钦点调入作战科。到了6月下旬,我志愿军开始了金城反击战的准备工作,定于7月初对作战物资抢运,其中要求准备各种炮弹130万发。

  但到了战争前夕,意外发生了,因为敌机的来回盘旋,运送炮弹的汽车无法行驶,还有4万发炮弹滞留在距前线30余里路的后方,无法按时送到前线的各个炮兵阵地。于是,一个由司令部参谋,政治部干事,后勤助理员等各机关的干部组成的临时支援前线队(简称“支前队”)诞生了,袁洪良参加了这个支前队。

  支前队的任务是人工搬运炮弹,一个人晚上背两箱炮弹,一箱五十斤,天黑行动,天亮返回。当时他和战友们,抱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走出灌满泥浆水的壕沟、躲开敌机盘旋的轰炸区、蹚水渡过宽阔的河流、突破火力间歇密集的封锁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将4万发炮弹如期运到前线各炮兵阵地。

  同时,袁老所在的68军203师属此次战役西线作战集团,其战斗任务是消灭与我军对峙的李承晚首都师“白虎团”。金城反击战前夕,师党委多次召开团营作战会议讨论研究,师长杨栋梁最后决定组织“化袭班”,插入敌人心脏,在“穿插营”的配合下,伺机捣毁敌首都师“白虎团”团部,打乱其首都师的防御体系。

  “这个一团是李承晚首都师中最精锐的部队,装备精良,实际属一个师的编制。其团军旗上印着一只血口獠牙的白色老虎,所以被美军和李承晚誉为‘白虎团’。”袁老回忆说。同时,按照司令部指示,穿插营需要时刻配合,因此在二青洞安排了一个尖刀班,负责在阵地外部执行开辟通道、穿插分割、直捣“白虎团”团部的任务。不仅如此,在影视剧中那位直捣白虎团摘军旗的英雄排长——严伟才的原型杨育才,同样是袁老的老领导和亲密战友。

  提到这个尖刀班,袁老谈起了他最敬佩的人,也是一直与他同吃同住的、最亲密的战友、穿插营四连尖刀班班长——黄在渔。“这个人非常勇敢,不怕牺牲,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一人穿插并解决了敌方(白虎团)的炮兵阵地”,袁老顿了顿,继续补充了一些细节,“当敌军增援坦克到达时,别的同志找掩体拿枪扫射,他却冲了上去,将爆破筒塞到了坦克底下,坦克瞬间被炸毁。这时候他的胳膊已经受伤,但他撕下衣服裹住伤处,又冲上前拿起冲锋枪扫射(冲锋枪现收藏在朝鲜纪念馆)。在他的带领下,最后整个尖刀班都冲了过去,配合化袭班完成了奇袭白虎团。”

  戎马半生,赤胆忠心赴前线;青春无悔,军人本色永不改。从江苏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岗位退休后,老人便时常翻阅起一些战友寄来的资料,着手进行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回忆整理。

https://boot-img.xuexi.cn/contribute_img/20201118095038/12040434571486738.jpg

  他在回忆手稿中如是写道:“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能有机会随203师参加这场极不寻常的战争,负伤致残,胃切除2/3,我无怨无悔。战争残酷而艰难,却使我的青春特别绚烂。这是我一生中最灿烂的一页,我为自己没有虚度而自豪。步入人生晚年,回忆在朝鲜战场这一段时光,那战火中青春的辉煌与壮观令我终生难忘。”

报道网址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190365245004537046&item_id=4190365245004537046&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