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访谈】稳扎稳打全面发展 高效高质追求卓越——访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闫长春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7-31  浏览次数: 691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现推出“贯彻‘两会’精神 聚焦高质量发展”院长访谈活动。系列访谈将深入展现各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特色成绩与创新举措。

  校报记者:闫院长,您好!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的整体概况吗?

  闫长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师范)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核心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特色和一流专业,电子信息类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学院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教学(物理)、电子信息类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激光工程与技术、光学工程分别为江苏省一期、二期、三期优势学科,光学工程学科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名35位。先进激光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江苏省一期、二期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拥有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1个。

  校报记者:可以请您聚焦学科内涵建设,谈一谈学院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吗?

  闫长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国家级特聘专家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江苏省双创人才5人、双创博士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8人,江苏省“333工程”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专任教师107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博士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约占62%。教师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人,江苏省国际友谊奖1人,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学院科研业绩再创新高。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和军队后勤开放项目40余项,一直位居学校前列;学院师生共发表论文340余篇,SCI收录250余篇,其中二区及以上100余篇, NAT COMMUN 1篇,入选JCP期刊近十年高被引Top20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40余项,授权专利90余项。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生质量工程建设和本科生导师制,曾获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均超过90%,考博率和考研率逐年提升。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暨物理教育研究论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等专业赛事中收获丰硕成绩,各种竞赛类获奖240余人次。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和武汉光博会,拓宽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视野与见识。

  学院教学成果不断提升。学院注重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打造一堂精品课”活动,先后有4名教师在省高校第一届基础物理实验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中获奖;教材与课程建设稳步推进,近三年获江苏省重点教材2部,其中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获批江苏师范大学“十三五”本科教育教学课程3门,获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1项;出版教材、专著3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电磁学》和《大学物理》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学院社会服务再获突破。学院主动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继与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高新区共建了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邳州研究院、新沂市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共获得政府资金支持1.4亿元;学院立足自身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方面的技术优势,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承担国防军工任务10余项;同时积极探索部分军转民技术的转化推广工作,已达成技术转移合作意向3项,经费近1000万元。成功获批江苏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江苏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让实现了我校单笔科技成果转让500万元量级突破。

  学院国际交流日益扩大。近三年,学院共获得与俄罗斯、德国、波兰、意大利等国的交流合作项目9项,先后邀请了来自美国布朗大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法国里昂第一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近百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先后选送24名教工、55名学生赴德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开展学习进修。目前正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分院自动化和电测量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


  校报记者:现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好“两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驱动,增强内涵发展,基于此,对于学院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思路和规划呢?

  闫长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院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校第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继续依托学科、科研、人才等资源平台,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以学科为引领,建立学科高原,打造学科高峰,坚持科研工作“顶天”与“立地”相结合,构建更加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新模式,全方位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学科建设“登峰计划”,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引进高层次拔尖专家、团队带头人,全力打造“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创新团队”人才梯队;推进光学工程学科提档升级,推进材料科学进入ESI前1%。

  二是实施资源建设“提档计划”,重点布局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大平台,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的突破,不断提升学院整体的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科学研究“攻坚计划”,坚持“顶天”原则,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问题研究,实现在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千万量级项目上的突破,实现在顶尖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的进一步突破。

  四是实施人才培养“提质计划”,打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实现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课程的突破;发挥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实施精准式人才培养,培养新型工科和适应未来发展的师范生队伍。

  五是实施服务社会“突破计划”,坚持“立地”原则,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区位优势,打实夯实产业研究院发展,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落地与产业化,实现千万量级的成果转化突破,全方位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六是实施国际合作“深度计划”,学院积极引导并支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的层次和规模;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全力打造“项目-人才-基地”的国际合作模式,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关闭当前页面